此外,無論是打「違建爭議」或「國籍爭議」似乎均面臨瓶頸,對於賴清德萬里老家違建案,新北市政府回覆給國民黨立委參選人林國春的公文認定,該建物屬於既存違建,依規定拍照建檔列管,不需要立即拆除。
台積電與歐洲企業合資在德國薩克森州德勒斯登建廠的計劃,投資額估計至少100億歐元,德國政府承諾補貼50億歐元。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,並受到刑事追究。
©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: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,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,不得擅自使用。本文經《德國之聲》授權轉載,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:預算危機緩解 德國證實仍將補貼台積電設廠 延伸閱讀 德國政府突然出現600億歐元預算天坑,台積電赴德設廠前景堪憂? 《金融時報》:德國預算危機打亂補貼計畫,台積電設廠可能取消 德國憲法法院一紙裁定,導致國家預算一夕出現600億歐元缺口 德國政府自掏腰包補貼設廠,但台積電的人文衝擊將比美國更大 馮德萊恩揭示歐盟未來政策方向:降低中國影響力,避免對俄依賴危機再上演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文:德國之聲中文網 德國聯合執政的三黨,週三(12月13日)針對2024年聯邦預算達成協議,緩解了外界對半導體大廠補貼的擔憂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德國經濟部議會國務秘書凱爾納(Michael Kellner)向《德新社》證實,德國政府仍會提供補貼給在德國的台積電(TSMC)和英特爾(Intel)等工業計劃。
英特爾則預計在薩克森-安哈特邦的馬德堡設廠,投資額300億歐元,外傳將獲得德國補助99億歐元。不過,德國駐台代表許佑格(Jörg Polster)當時向DW表示,「障礙總是有的」,但台灣批准此計劃象徵了「德台關係的新篇章」,且他不認為這會惹怒中國。」我們很有默契的舉起杯子,敬了朋友的爸爸,一口喝下苦澀。
你跟我都應該為了自己的未來打算,上網去算看看自己在往後的老年生活,會需要多大的負擔,才能及早做好準備。早上起床,走進浴室,拿起牙刷刷牙。然後,就像車子一樣,人體用久了,總免不了有退化的一天。很明顯的,台灣是一個在人口結構上日暮西山的國家,我們已經從老化社會邁向老年社會。
會不會有那麼一天,長期照護補習班真實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?又或者,會不會有那麼一天,學習照料長期照護患者,成了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? 除了專業能力之外,全天候照顧長照患者,心理上所面臨的精神壓力,絕非我們能夠想像。這是個很正常的星期一,沒什麼特別的。
變老,每個人都別無選擇。無怪乎老年化問題儼然成為台灣當前的國安危機。更可怕的是,根據衛生署福利部的資料,我國因為失能而有長期照護需求的人口比例從65歲後開始快速增加,75歲到84歲的老人4人當中就有1人因為失能而需要長照,85歲以上的老人需要長照的比例更是接近一半。而這筆費用大多落在下一代身上,試想一下,當我們65歲進入了老化的人生階段時,我們的下一代正值35歲左右的壯年期,房貸、車貸、育兒金……費用已經壓的下一代快喘不過氣,何況是再多增加一筆每個月2萬到9萬元的長照費用? 無力聘請看護做全天候照顧的家庭,只好由夫妻雙方其中一人辭職在家專職照顧,但是看護是一項非常專業的工作,就算只是一個協助患者上廁所的動作,若非經過專業的訓練,都是很難完成的。
權衡之下,我只好將我爸送回高雄,那邊的療養中心沒有台北那麼擁擠,要價也沒那麼高,也還有叔叔姑姑可以就近照顧。沖個澡,換上乾淨整齊的衣服,走上5分鐘的路去捷運站搭捷運,出站後再枴兩個左彎上樓進辦公室,開始一天的工作。而有感於現階段的長照資料及資訊仍然相當混亂,有企業特別針對各種照護方式做彙整,透過長照試算網站,讓民眾能夠更清楚地了解因應長期照護的方法,以及所需的花費。人不論保養得再好,終究有老化的一天。
人體可說是宇宙中最複雜的系統,從我們出生的第一天開始,就不斷的完成大大小小的事。兩個上星期沒來的朋友這星期出現了,臉上的神情明顯比以往沈重些,我開口問:「你還好嗎?」 朋友苦笑著說:「有件事我一直沒跟你們說,我爸從今年年初腦中風後就一直沒醒來。
我們不只是為自己準備,也是為父母準備,更應該為我們的下一代準備。因為我工作太忙,實在無法照顧,台籍的全天候看護甚至要價9萬元,我根本無力負擔。
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提早規劃。台灣從民國82年起邁入高齡化社會以來,65歲以上老人所占比率持續攀升,至103年底已達12.0%。以上的故事隨時發生在你我身邊。台灣政府有感於老人長照問題已提升至國安危機的層級,已於今年5月在立法院通過《長照法》,但朝野各黨對於經費來源仍然充滿歧見,尤其在勞保即將破產的未來,長照法能否真的落實實施,仍是未定之天」 獨舞者旋即倒地,舞台鋪地的千碼白綾從後方被兩名舞者猛然拉起,往前奔送覆蓋倒地的舞者,宛若湧浪吞噬已用盡氣力的軀體。《潮》那撼動人心的開場舞碼,首席舞者吳明璟身塗白粉,只是原地旋轉。
我那時才發現,原來舞蹈迷人之處,在於讓觀眾看見生命活著的樣子。我甚至還不完全明白這段表演想表達什麼,來不及用頭腦想,就被如此直接、生猛、張力飽滿的表演深深震動,久久不能自已。
尤其練習舞蹈讓我更能理解舞者的挑戰心態,以及他們為何能將身體鍛鍊出超乎常人的成果。(我畢竟是做視覺藝術的,在觀察身體細微變化時,感受可能也特別敏銳……) 二○二三年的全球賣座片《芭比》(Barbie)導演葛莉塔.潔薇(Greta Gerwig)曾說過,她特別挑選舞者作為此片裡面的背景演員,「因為我希望他們看起來隨時充滿力量。
那頹然倒地的身軀,就是曾奮力一搏、直視盡頭的崇高生命。我本來就很喜歡無垢獨特的表演形式,創辦人林麗珍老師發展出識別度極高的舞蹈語彙,善於遊走在兩個世界觀交錯的混沌邊界上,那是一種曖昧不明、既熟悉又陌生的神祕魅力。
這兩種比較,純粹來自我個人的體會,沒有好壞差異,就是不一樣,當然給我的收穫也大不相同。雖然同樣是身體的訓練課程,但兩者同時練習,其差異對照起來格外有趣。我坐在戲劇院最角落的便宜位置,仍可清楚聽到舞者的呼吸喘息,可以看到他們的汗水灑落,可以看到他們因為用力而繃緊的肌肉線條……當他們跳躍、踩地,我可以感受到地板的顫動。要勇於突破,每次都多挑戰自己一點點。
如果純粹比較身體素質上的差異,舞蹈肌力訓練三個月,無論在柔軟度或肌耐力上的突破,幾乎超越我練習瑜伽一年的成果。生命有多少容量,舞者的目標就是將之發揮到極限。
但舞者的訓練可就不一樣,最大的差異是對自我的要求:不要輕易妥協接受,止步於此。文:沈奕妤、印花樂 舞蹈與生命 如果有來生,我真希望自己是個舞者。
從悠緩到狂亂,從恍惚到瘋迷,用最極簡的舞步,最大程度地磨蝕著觀眾的耐心與同理心——那可是個人哪,一個人怎能這樣絲毫不歇地旋轉那麼久?她的表情看起來這麼壓抑、這麼痛苦,她還能承受嗎?她何時會停止?她為何不停止? 整個劇院是暗的,觀眾盯著舞台的光亮處,一個白色的、似人似神似靈魅的身體在旋轉。舞者未說隻字片語,只靠著旋轉、嘶喊、倒地,如此原始而簡單的身體語彙,卻讓我明白,或許是一個哲學家畢生想說的,或許是作為一個人終生所追尋的。
大學時期看雲門舞集的《行草》,那是我第一次被舞者迸發的生命能量所感動。漸漸的,觀眾也幾乎忘我了,我連同理與思考都停止了,肉體置於原地,靈魂則像被吸入那無盡的旋轉中…… 背景的祖靈吟唱愈來愈急切,鼓聲愈來愈躁動,舞者的頭髮身軀跟著進入宛如神靈附體的狂暴旋轉狀態,踩地、甩髮,忽然——舞者停下腳步,仰頭,厲聲嘶吼,彷彿將全身僅存的氣力以全然釋放。當時第一次被這樣真實的感官所震撼,那經驗與隔著螢幕看影片完全不同。我練習瑜伽多年,後來因為希望身體狀態能再有所突破,因此又參加了給舞者的肌力訓練課。
這份自然流露的身體美感總令我感到羨慕。因此需要透過瑜伽持續練習,感受自己的變化,感受身體一點點的進步、一點點的穩定,也會從內在心靈產生對自己的信任與安定感。
那發自靈魂深處的吼叫,將我的意識瞬間按壓回身體裡,觸發眼淚不自覺滾落。當代與民俗、西方與本土、人界與神話、陽剛與空靈、清醒與夢囈……無垢的舞者表演時,總特別能將我的感官極致拉扯,因為最靜與最動、壓抑與狂暴,都會同時並存在無垢的舞台上。
專注的靈魂,灌注在每一處肌肉、骨骼、毛髮裡。舞者光是站在那裡,你就知道他們的身體與一般人不同。